接纳跌倒,方能见证奔跑
发布时间:2025-10-11

本文转自:荆门日报

接纳跌倒,方能见证奔跑

本报记者 徐鸿杰

日前,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赛事——“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”在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开幕,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进行了为期三日的激烈角逐。

赛场上既有田径、足球、搏击等竞技赛,也有药品分拣、物料搬运等场景赛,更有群体舞蹈等表演赛。然而,机器人摔倒、偏航、甚至“肇事逃逸”的瞬间被拍下并在网络上迅速传播,成为网友们津津乐道的笑料。

诚然,善意的笑声无可厚非,但若仅止于此,就容易忽略更深层的思考:这场比赛不是娱乐秀,而是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的真实映射。

新质生产力的探索,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赛道。技术创新有如竞速赛般激烈,也有如马拉松般漫长。人形机器人在赛场上的每一次跌倒和迷航,折射出的正是行业探索中的不确定性与挑战。它们的笨拙不是失败,而是学习与迭代的必经阶段;它们重新站立、继续前行的每一步,都在积累经验、完善技术,也在推动智能产业向现实应用迈进。

在“未来已至”的技术浪潮中,公众的期待往往被喧嚣裹挟,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冷静的观察。

少一些苛求

新质生产力的发展,需要的不仅是速度和效率,更是时间、经验和持续优化的耐心。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理解,应当多一些包容与期待,少一些苛求与急躁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真正从笨拙中窥见潜力,从困境中寻得方向。